鼠疫的基本知识
一、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它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鼠疫原发于 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媒介主要是跳蚤。肺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类鼠疫流行。
二、什么是鼠疫自然疫源地
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以跳蚤为传播媒介在宿主和其它动物间传播,可以不依赖于人类而长期在自然界中循环延续,这种现象称为鼠疫自然疫源性。具有这种自然疫源性的地区就称为鼠疫自然疫源地。
三、国家制定了哪些与鼠疫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
针对我国的鼠疫流行情况,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鼠疫列为甲类传染病,并先后制定了《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鼠疫地区猎捕和处理旱獭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法防治鼠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鼠疫的传播途径
1、从动物-跳蚤-人的传播,多为腺鼠疫,鼠蚤吸入病鼠血液后,鼠疫杆菌便在蚤的前胃内大量繁殖。当疫蚤再叮咬其它鼠或人时,病菌即注入人或鼠体,构成感染。
2、通过人-人的空气飞沫传播造成肺鼠疫。肺鼠疫患者痰中的鼠疫杆菌可借飞沫及尘埃经呼吸道传播,造成人间鼠疫流行。
3、经皮肤粘膜传播,接触剥食染疫的鼠类及其它啮齿动物的皮肉、内脏、血液和病人的痰液、脓血分必物,均可经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感染。
五、跳蚤是怎样传播鼠疫的?
跳蚤传播鼠疫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叮咬动物或人时将带有鼠疫菌的血液倒流到宿主或人的体内,造成动物及人感染鼠疫。
六、哪些动物会感染鼠疫
常见的有牧区草原上数量很多的旱獭、黄鼠及多种鼠类,还有狐狸、狗、猫、猞猁、黄羊及多种动物等。这些动物能把鼠疫传给人。
七、鼠疫容易发生在什么季节
人间鼠疫的流行季节主要取决于各类疫源地内啮齿动物鼠疫流行季节变动。南方黄胸鼠疫源地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北方一般以4-10月为主要发生季节。
八、人对鼠疫的易感性如何
人对鼠疫没有自然免疫力。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九、鼠疫患者的临床症状
鼠疫患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上升至39℃-40℃,头痛剧烈,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意识不清,昏睡,狂躁不安等症状。
临床上有腺型、肺型、败血型及轻型等。
(一) 腺鼠疫:占85~90%,是鼠疫临床上很多见的病型。
主要以受侵袭部位所属淋巴结肿大,以腹股、腋、颈等部位淋巴结多见,淋巴结呈弥漫性肿胀,增大的速度极快,边缘不清,比较坚硬,与皮下组织粘连,失去移动性,因疼痛剧烈,患侧呈被迫姿势。
(二) 肺鼠疫:是临床上很严重的病型。该型起病急骤、寒战,发展迅速,高热达39-41℃,除严重中毒症状外,在 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剧烈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鲜红色痰;呼吸急促,并迅速呈现呼吸困难和紫绀;肺部可闻及少量散在湿罗音、可出现胸膜摩擦音;胸部 X线呈支气管炎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极不一致。如抢救不及时,多于2-3日内,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三) 败血型鼠疫:是临床上很严重的病型之一,可原发或继发,原发型鼠疫因免疫功能差,菌量多,毒力强,所以发展 极速。常突然高热或体温不升,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无淋巴结肿。皮肤粘膜出血、鼻衄、呕吐、便血或血尿、心力衰竭,多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很少超过 3天。病死率高达100%。因皮肤广泛出血、瘀斑、紫绀、坏死,故死后尸体呈紫黑色,俗称“黑死病”。
(四)轻型鼠疫:发热轻,患者可照常工作,局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偶见化脓。血培养可阳性。多见于家鼠疫源地或预防接种者。
十、鼠疫的潜伏期有多长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l~6天,多为2-3天。肺鼠疫、败血型鼠疫1~2天。接种鼠疫菌苗者发病可延长到7~12天。因剥食染疫动物经皮肤伤口感染的潜伏期比染疫蚤叮咬者要短。
十一、怎样预防人间鼠疫
1. 在鼠疫疫源地区的居民,严禁打猎,严禁剥食鼠、狐狸、旱獭、野兔等动物,禁止小孩玩鼠。
2. 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如在外发现病死鼠或其他动物。发现症状与鼠疫相似或原因不明的高烧昏迷病人,应及时报告就近的卫生院、医院或卫生防疫站,并就地隔离治疗。
3. 对已判定为现疫“疫区”的地区,要做好预防接种,积极做好疫区处理(消毒、灭鼠、灭蚤)和家屋及周围环境的灭鼠灭蚤,并搞好环境卫生。
十二、鼠疫需要做哪些检查
1. 常规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
(2)尿:尿量减少,有蛋白尿及血尿。
(3)大便:肠炎型者呈血性或粘液血便,培养常阳性。
2.细菌学检查:采淋巴结穿刺液、脓、痰、血、脑脊液进行检查。
(1)涂片检查。
(2)细菌培养。
(3)动物接种。
3.血清学检查。
十三、鼠疫的传播、流行有什么特点
在我国,家鼠、旱獭为鼠疫的主要传染源,黄鼠、沙鼠为重要的传染源。野生动物狐、野兔、藏黄羊,家养动物狗、猫等也不容忽视。鼠疫患者也可成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
人间鼠疫流行前,一般先有鼠间流行,可见鼠类成批死亡。鼠蚤是主要传播媒介。 “鼠→蚤→人”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少数人可因直接接触病人的痰液、血性分必物或病兽的皮、血、肉,经破损皮肤或黏膜受染。猎取或剥食旱獭是常见的直接接触感染途径之一。
续发或原发性肺鼠疫可以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等,借助飞沫经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可迅速造成肺鼠疫流行。
鼠疫可由疫区借交通工具向外传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行、大流行。
鼠疫的流行季节多在6-9月份,这和鼠、蚤的繁殖季节有关。
十四、发现鼠疫病人后怎么办
鼠疫虽然凶险,但它是一种可用特效药治愈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战胜鼠疫的重要措施。凡确诊或 疑似鼠疫患者,应严密隔离,就地治疗,不宜转送。同时按甲类传染病上报疫情。病人应单间隔离。病区必须做到无鼠无蚤。入院时对病人做好卫生处理(更衣、灭 蚤、衣服消毒)。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应用漂白粉或来苏液有效消毒。工作人员护理诊治病人时,应穿防护服,戴纱布口罩,穿长筒胶鞋,戴薄胶手套及防护眼 镜。严禁探视和病人之间互相来往。死亡者应火葬或深埋。
十五、什么情况下我们应提高警惕
作为一种由动物传给人的疫病,鼠疫在发生前会有明显的先兆。疫区出现不明原因成批鼠类死亡时,应高度重视,这说明当地可能有鼠间鼠疫发生。
病前10日内到过鼠疫流行区,接触疫源动物,出现高热、淋巴结肿大的病人,应警惕其罹患鼠疫的可能性。 例病人的及时发现与确诊,对本病预防与控制极为重要。
生态环境变化,易造成新的疫源地产生。如兴建大型水库,开发矿山,修筑铁路,建立大型工厂等,可使鼠类等宿主动物迁移。
十六、发生鼠疫后人们该持何种心态
首先应认识到鼠疫是可有效防治的疾病,只要诊治及时,多能治愈。其次树立战胜鼠疫的信心,发生鼠疫时冷静应对,消除恐惧心理,做好各类医疗物资准备。第三要提高鼠疫防护意识,把防治鼠疫当作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发动群众,群策群力,把鼠疫危害降低到很低程度。
十七、什么是鼠疫“三报”“三不”制度
三报:在鼠疫疫源地内
报告病(死)旱獭和其它病(死)动物;
报告疑似鼠疫病人;
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